正陽工業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力神/捷威等呼吁: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标准亟需制定

发表时间:2019-06-21 00:00

日前,“动力电池智能制联席会”在北京召开2019年第一次会议。与会的多位动力电池业专家,及与会的近2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就《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能力等级要求》等6个新团体标准立项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各位与会代表的话语间,也透露出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制定的紧迫性。


为帮助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与信息化、数字化相结合的智能化制造体系,正逐步走进中国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搭乘智能制造的列车,实现质的飞跃。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的步伐一直走在整个产业的前端。但在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哪,其实让人“细思极恐”。


正如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联席会课题组专家、天津力神副总工程师苏金然所说:“其实目前国产动力电池的生命线,还在外国企业手中。现在国内电池单体和系统的制造都已经走在行业前列,但制造装备上的关键零部件,像电机、传感器、机器人等等,仍然是国外品牌的天下。也正因如此,中国动力锂电要想做强,就需要从标准入手,提升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标准利于设备开发


赢合科技作为国内锂电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对于智能制造的标准方面,显得尤为迫切。“在实施MES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电池企业在设备的通信接口规范方面,都不统一。每个企业的采用数据需求都不同,提供的接口规范也不一样,因此接入MES系统的工作变得很困难。”赢合科技代表朱斌表示。


同样代表了我国动力电池智能装备发展水平的先导智能,几乎与赢合科技感同身受。先导智能代表张磊也提出,希望能够尽快将电池制造方面的相关智能化设备标准体系建立起来,并可以通过这一体系,指导企业的产品开发,研发生产出更适合国内电池企业的装备。

以测试设备见长的星云股份,在与电池制造企业对接过程中,也涉及到很多软件方面的对接。星云股份代表刘震也认为,动力电池业智能制造最重要部分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等共性技术的规范与标准。


通过对国际制造业领先企业西门子的调研走访,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标准化工作组/研究部主任周波了解到,西门子在整个电池生产过程中,会采用一些独特的算法,可以更准确掌握锂电生产设备在某一时刻的性能,从而确保更高的良品率。他坦言,这将是锂电智能制造设备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这也会涉及到数据通讯接口的规范问题。


不论是解决现有问题,还是着眼未来发展,都离不开标准的统一。因此,包括三菱重工在内的与会设备制造企业代表,对通信接口规范、MES信息采集数据规范、过程分析与数据存储等团体标准很感兴趣,并明确表示,将积极参与其中,推动相关标准的尽早落地。


标准利于企业管理


基于此前对标准化工作的深入认识,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高级顾问刘斐强调:提前制定标准,效果远远好过事后补救。在动力电池相关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当下,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制定不仅正当其时,也将影响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轩高科代表刘玉清表示,从产业问题出发,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强制性要求,整车在应用中出现问题很容易追溯到电池企业,但电池企业想继续向上追溯到材料企业则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供应商物料标识的相关标准他表示,目前很多企业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都在进行企业内部相关标准的制定,但对于材料供应商来说,太多的标准,也给材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他建议联席会应加快推进《动力电池供应商物料标识要求》的制定工作,国轩也会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另外他还指出《TISAX系列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联席会可以考虑组织相关专家帮助开拓欧洲市场企业进行研究及辅导。


双登集团代表李华伟也表示很赞同在物料标识、生产数据分析等方面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化体系,这不仅是为电池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对开展智能化生产,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宁德时代、捷威动力、比亚迪等企业代表,也都表示制定动力电池相关团体标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将增加电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有效交流,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推动行业发展。同时,他们也建议,标准最好可以着眼于未来,而不仅仅在于解决行业和企业眼前所面临的问题,“要有长效机制,对标准有长期的跟踪和关注,而且要让标准能够被多数企业反复应用,只有在这种反复应用中,才有可能体现出标准的意义。”宁德时代代表陈章武建议道。


对于标准而言,并不是一家或者几家企业说了算,也不是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说了算。因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呼吁,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要来积极推动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要找出涉及的核心、共性问题,要一同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制定标准的目的应是保护


尽管我国拥有全球最全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以及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应用市场,但在整车应用端,很多标准仍然沿用德国VDA标准。这种现状始终鞭策着我国动力电池从业者:要制定出属于自己的行业标准。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联席会课题组专家、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动力电池首席专家肖成伟提醒,制定标准的最主要目的,其实是保护本土产业的发展,这在一些欧美国家非常常见。因此不管是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核心点,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跟着其他国家的标准走。

对于标准,肖成伟建议不管是电池企业还是设备企业或者材料企业,都要深入研究各自在各项标准领域的职责分工,“要搞清楚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要找出技术、工艺方面的亮点和关键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深入考虑标准问题,才会有达到保护、推动行业发展的效果。”


目前,国内一些动力电池企业要想进入欧洲市场,所要遵守的标准和程序严格且琐碎,经常会让企业耗费巨大成本。刘斐表示,欧美一些标准拥有知识产权,即使是翻译成其他文字,都要付费,也见其对本国行业的保护力度。苏金然也强调,对于国家而言,保准就是壁垒,所以我们在考虑相关标准时,要做长远打算。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表示,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也将集中在制定长期的标准化体系为目标。